2014,哪5位大佬把中國帶入“資本凈輸出元年”?
究竟是哪些超級“大買手”在2014年將中國帶入資本凈輸出國行列? 專注中國資本跨境投資研究的晨哨網研究部即將發布《2014 中資海外并購年報》,他們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跨境并購是中國晉級資本凈輸出國的最大動力,2014 年中企海外投資共有329 宗,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有251 宗,涉及金額約為911.97 億美元。非國企正在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力軍,其中能源礦產、TMT 和不動產是中企跨境并購的三大目標,歐美仍是中資最為青睞的海外并購目的地。
2014年倏然而逝。在這一年里,中國企業在全球并購市場上表現搶眼,使2014成為中國資本凈輸出“元年”。據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14年,中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約在140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實際對外投資高于利用外資約200億美元。
那究竟是哪些行業的“大買手”將中國推入資本凈輸出國行列的呢?晨哨研究部即將發布的《2014中資海外并購年報》針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跨境并購是中國晉級資本凈輸出國的最大動力,2014年中企海外投資共有329宗,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有251宗,涉及金額約為911.97億美元。
晨哨年報指出,非國企正在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力軍,其中能源礦產、TMT和不動產是中企跨境并購的三大目標,歐美仍是中資最為青睞的海外并購目的地。
2014年度,以復星集團為代表的非國有企業成為中企海外并購的主力軍。在晨哨研究部監測到的329宗出境并購交易中,非國有企業占235宗,占比已超過3/4。在并購金額上,非國有企業也遠超國企,涉及金額達507.61億美元,占全年對外總投資額的55.71%,其中單筆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并購就有15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主體以國企為主轉向多種所有制企業并駕齊驅的格局已逐步形成。
并購交易成主“引擎”
相對于商務部的數據而言,因為統計口徑和標準的不同,路透社、美國榮鼎咨詢和AEI等機構的統計都與之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雖具權威性,但沒納入中國實際控制機構的境外平臺投資額,同時,該數據也未將并購類投資與綠地類投資區分統計。因此,這一數據在中企海外并購標的選擇上,無法體現并購交易已經成為推動中國資本出海主“引擎”的事實。
相較于綠地投資,雖然并購已經存在的實體或資產在交易架構設計上更復雜,但其能夠更為清晰地反映出中國企業對海外各類資產的青睞程度。同時該種方式能夠更節省時間,使中企能夠更快的實現擴張目標。為此,晨哨研究部發布的《2014中資海外并購投資年報》直接將統計的重點放在中企海外并購類投資上。
在排除綠地類海外投資后,晨哨研究部得出統計結論:2014年度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共有329宗,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有251宗,涉及金額約為911.97億美元。雖然由于統計標準的差異,該數據無法與商務部的數據進行對比,但就金額方面來看,中企在海外并購已存在實體或資產的交易依然是促成2014成為中國資本凈輸出國“元年”的主要推手。
按晨哨統計標準,有部分交易處于并購意向或傳聞階段,并且該類交易共有130宗,披露交易金額有346.92億美元,但2014年度完成并購交割和并購簽約的較為明確的并購交易就有199宗,披露的交易金額約達565.05億美元,占全年并購交易總額的61.96%。
能礦TMT不動產為三大動力源
如果說并購海外已存在的實體或資產是推動2014成中國資本凈輸出國元年的“引擎”,那TMT、能源礦產和不動產三大行業則是動力的主要來源。根據晨哨研究部的統計,在2014年度中資海外并購涉及到的行業中,TMT、能源礦產和不動產行業居前三位。從已披露的交易金額來看,僅TMT、能源礦產和不動產三個行業海外并購涉及的金額就高達578.80億美元,占2014年中資海外并購交易總金額的63.47%。除交易額外,能源礦產、TMT和不動產行業也是2014年度中企海外并購交易數量最高的三個行業,總交易宗數分別為69宗、58 宗和42宗。
作為一直以來都是中企海外投資熱門的TMT行業,其在2014年的表現一如既往。全年海外投資總金額約為234.06億美元,占全年海外并購總額的25.66%,其中單筆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就有8宗。
對于海外并購額排名第二的能源礦產行業而言,雖然2014年全球油價以及多種金屬礦價格下跌使得中企對其海外資產的價值產生了一定顧慮,投資更為謹慎,但同時也為部分企業“抄底”低價資產提供了便利。其中,五礦資源等企業聯營體以58.5億美元收購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以及中石油26億美元收購巴西能源秘魯公司的交易最為惹人注目。
不動產行業在2014年度雖并購活躍程度與TMT和能源礦產有一定差距,但新的并購主體的出現卻使其在交易金額方面毫不落后。以安邦保險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出海并購不動產成為該行業的新特色。
歐美發達市場誘惑中國投資
在有了引擎和動力源外,歐美成熟市場對于中企的吸引力為中國海外投資指明了方向。亞洲首富、有“超人”美譽的李嘉誠旗下公司,在拋售香港和內地大量資產的同時,一直在歐洲拓展業務,僅2014年就完成六宗海外并購,耗資約35.65億美元。
歐美發達地區吸引力增強主要是由于零售銷售超預期,經濟景氣指數連續攀升,德國工業產值好于預期,各國財政情況改善等多指標顯示歐元區經濟正緩慢復蘇,受益全球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及歐洲央行寬松貨幣政策支持,歐元區正逐漸擺脫衰退,開始正增長。
據晨哨集團研究部統計, 從2014 年度披露的并購金額來看,中國企業在歐美的并購投資金額就高達464.96億美元,占全年并購總額的51%。其中北美、西歐更是位列前兩位,披露的并購交易金額分別為186.64億美元、181.47 億美元,分別占當年總披露金額的20.47%和19.90%。
具體到國家層面,從并購活躍度來看,2014年度位列中企海外并購目的國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和意大利。中企在這五個國家的并購交易就有171宗,占全年交易總數的51.98%。由此不難看出,歐美成熟市場對中企投資的“誘惑”也是中國在2014成為資本凈輸出國的重要推動因素。
2014年中資海外并購五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