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業25億信托計劃首只到期 平安信托自有資金兜底
平安信托已用自有資金買下與佳兆業地產掛鉤的“平安財富·翔園17號集合信托計劃”的客戶收益權,并提前兌付了本息,該款信托計劃的客戶并未遭遇資金損失。
募集規模25.1億元的平安信托“平安財富·翔園17號集合信托計劃”(下稱“翔園17號”)1月21日悄然完成兌付,這是今年與佳兆業相掛鉤產品中,最早到期兌付的產品。
獲悉,這款由佳兆業集團和佳兆業集團(深圳)有限公司提供擔保的集合信托計劃,已由平安信托自有資金完成本息兌付。
平安信托官方稱正密切關注事態進展,積極履行受托人責任。而界面新聞從接近平安信托的消息人士處獲悉,平安信托已用自有資金買下這款信托計劃客戶的收益權,并提前兌付了本息,該款信托計劃的客戶并未遭遇資金損失。
“翔園17號”成立于2014年4月22日,總募集規模為25.1億元,其中A類金額25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8.8%,期限9個月;B類產品發行規模不超過1000萬元,預期收益率為9%,存續期12個月。
在所有涉及佳兆業集團的信托融資中,“翔園17號”是最先到期的產品,且其風控措施僅為佳兆業、佳兆業(深圳)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對本息償還提供連帶擔保責任。而自去年年底以來,因為深圳政府暫停佳兆業集團資質審核,多地在售房源被鎖定,導致其融資事項無法進展,已有超過24家金融機構向法院申請資產保全。
盡管信托計劃借款人深陷信貸危機,但“翔園17號”的兌付問題并未引發大范圍波動,公開資料顯示,自1月7日起至13日期間,平安信托已向該信托計劃投資人發布三份緊急信披公告。
平安信托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證實,“翔園17號”已在21日前完成兌付,而在佳兆業危機爆發時,平安信托、佳兆業已與投資人達成協議,給予雙方3-5個月左右的緩沖時間,但最終平安信托如約在1月21日完成產品兌付。
由于佳兆業集團債務危機持續爆發,其多個銀行賬戶已被多家銀行凍結。1月1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要求其提前償還4億港元(約合3.21億元人民幣)貸款、1月9日至12日期間,佳兆業及其相關公司又連續被大連、上海等地法院分別凍結6.4億元、6.5億元存款或等值財產。
接近平安信托的消息人士證實佳兆業無力償還25.1億元信托融資,而平安信托使用自有資金兌付后,后續則需視佳兆業集團資產處置情況,完成自身資產保全。
除此之外,前述消息人士亦透露,平安信托計劃用相同方法處理涉及佳兆業的另一款信托產品。2014年10月,平安信托曾發行“平安財富·佳譽23號三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佳譽23號”),向大連佳兆業中信項目發放3.43億元信托貸款,期限16個月,預期收益為9.6%。
據前述消息人士介紹,平安信托計劃在春節前,完成“佳譽23號”的兌付,以便將本息損失降至最低。
“平安信托近年來的迅速發展,產品收益率相對于同業產品而言往往低50BP(0.5%)左右,正是因為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股東為其背書,所以平安信托并不會容許自身產品出現違約。”曾供職于平安信托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至于平安信托后續如何進行資產保全,該人士表示,后續預計平安信托將主要通過追償或尋求第三方接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