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第二页,高跟丝袜麻麻求我调教,女博士梦莹凌晨欢爱,欧美图片欧美激情欧美精品,日韩精品影视,狼色在线精品影视免费播放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2014互聯網金融大事件精彩回顧

發布時間:2015-01-08 09:28:00
【摘要】 強大的互聯網,把人們的投資理財,這關乎人們的溫飽、奔向小康、走向白富美、變成高富帥,升級為土豪的大事兒也吸納進去。點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根基,互聯網公司不惜以補貼式營銷獲取客戶,只為爭得互聯網金融的入口的一席之地。

  強大的互聯網,把人們的投資理財,這關乎人們的溫飽、奔向小康、走向白富美、變成高富帥,升級為土豪的大事兒也吸納進去。今年,理財不找銀行、投資不去券商、貸款不求別人,基金網上買,而正規軍銀行做起直銷、信托嘗試O2O。轉型、競爭、顛覆、跨界、合作等關鍵詞記錄下互聯網金融給2014帶來的深刻痕跡。2014年中,互聯網金融里發生N多的事情,在此我們來回顧下。

  網上評選出2014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事件:

  1、首輪打車大戰 引爆移動支付年度大戰

  事件回放:

  2014年1月3日,繼去年12月快的打車與支付寶合作之后,嘀嘀打車和微信支付宣布合作,打車軟件兩巨頭抱團BAT大戰的局面形成。一月首度交鋒,嘀嘀打車補貼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與司機各10元,快的打車則給予乘客車費返現10元,司機獎勵15元。二月補貼升級,嘀嘀三次調整力度,補貼最高時新乘客每單15元、新司機每單50元,快的則同步小幅度上調補貼力度,最高補貼達到每單13元。三月大戰降溫,嘀嘀五次下調補貼,一線城市降至5元,二三線城市降至3元,快的補貼也兩次下調,與嘀嘀保持基本一致,并打起溫情牌,在北京試點老年人免費打車的公益活動。這打車大戰并未就此停止,陸續持續燃燒了2014年。打車軟件使用移動支付是移動支付典型O2O場景應用。

  網評:打車軟件使用移動支付是移動支付典型O2O場景應用,打車“燒錢”大戰,是第一場真正的移動支付大戰,教育了國內O2O市場,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次移動互聯網金融大科普。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少有14個領域涉足O2O電子商務,吃喝玩樂、居住用行、生老病死都包括在內,“餓了么”、“滴滴打車”、“房多多”等為大眾廣泛使用。O2O模式為互聯網錢包增加了消費場景,進一步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

  2、百度錢包整體品牌上線,互聯網金融添創新大軍

  百度錢包于2014年4月15日正式推出,這是百度2014年度最重量級的戰略之一。百度錢包上線后,在移動支付場景布局、支付技術革命,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創新上給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一方面,與百勝集團、中國聯通(600050,)、中糧集團、中信出版等巨頭合作,構建移動支付生態,并推出創新的“拍照付”與“刷臉支付”,搶占市場;另一方面則以創新顛覆姿態,在互聯網金融開疆拓土,推出了人氣理財產品“百賺利滾利”、話費理財“沃百富”,消費金融“百發有戲”,國內首個互聯網數據指數“百發100指數”—該指數后被機構聯合運用于基金設計,成為2014年度最受歡迎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百發100指數基金”,發行30億份,截止目前,已經突破1萬點。該指數同時被譽為首次真正打破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分工界限,互聯網參與內核產品設計的標志事件。

  可以說,百度錢包給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創新貢獻良多,其中百發100指數、百發有戲、沃百富等,是真正的將互聯網因子與金融深度結合的產品,引領了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發展。百度錢包的品牌升級,也使得BAT又再次聚首在移動支付及互聯網金融領域。

  3、五大民營銀行獲批

  2014年7月,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溫州民商銀行獲批籌建,9月底,上海華瑞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獲批,至此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全部出爐。其中,阿里任大股東的浙江網商銀行與騰訊任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備受矚目,兩家銀行都將以互聯網為主要經營平臺,面對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

  5家民營銀行的獲批,是自國家允許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來的重大突破,打開了我國銀行業對民營資本有行業準入的限制,可以預見,民營銀行的誕生將對當前金融體制帶來巨大挑戰;而互聯網金融基因的引入將真正倒逼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個人金融消費也將產生連鎖突變。

  4、京東發布消費金融戰略

  2014年9月24日,京東金融高調對外發布消費金融戰略。戰略提出,未來三年白條用戶數將與京東用戶體量匹配。同時,還公布了今年2月推出的“京東白條”上線半年的相關數據,第二款“白條”產品“校園白條”也正式亮相。

  京東首度將消費金融提升至戰略高度,而“校園白條”的推出,使其在互聯網金融信用支付的拓展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功,讓消費金融貼上了“90后”的標簽,成為互聯網金融向傳統金融信用引入新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授信姿態的標志。

  5、小米投資積木盒子進軍互聯網金融

  9月10日,在北京樂融多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積木盒子”)B輪融資發布會上,小米科技投資P2P的消息被證實。此次積木盒子共完成3719萬美元的融資,小米科技與順為資本為領投企業。

  小米科技是備受關注的科技公司,投資積木盒子是小米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重要布局,在P2P出現一片跑路潮之時反而高調進軍,小米的投資舉動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6、螞蟻金服集團成立

  2014年10月16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正式宣告成立,以一只藍色螞蟻作為公司Logo。“螞蟻金服”囊括了支付寶、支付寶錢包、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小貸及籌備中的浙江網商銀行等品牌。在螞蟻金服的業務體系中,主要有支付、理財、融資、保險這四大板塊。戰略上,螞蟻金服明確要走平臺化道路,并把主要的服務對象定位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

  螞蟻金服的成立是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業的大事件,它集成了阿里在金融領域的強大勢力,普遍被看做金融行業的最大攪局者。而隨著螞蟻金服接入的機構、商戶的拓展,將為互聯網金融的拓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也被譽為目前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平臺之一。

  7、2014年成為眾籌元年

  2014年被譽為眾籌的元年,眾籌平臺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零壹財經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國內至少已有100家眾籌平臺,其中有11家倒閉或已無運營跡象,3家發生業務轉型。在經過連續兩個月的大幅增長后增勢有所放緩。所有平臺中,商品眾籌達到65家,純股權眾籌有25家,其余為股權及其他業務類型的混合型平臺。

  眾籌是中國互聯網金融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眾籌的蓬勃發展也將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向更多領域拓展。由于具有低門檻、注重創意的特征,眾籌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的小本經營無限的可能。而有意思的是,雖然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目前卻沒有哪家互聯網公司有公開的眾籌產品面世。只是此前阿里的“娛樂寶”,百度的“百發有戲”都被廣泛視為這兩大互聯網公司推出眾籌的敲門磚,對眾籌進行了不同形式的互聯網化創新。

  8、P2P網貸系統全新運營模式誕生,免費的P2P云平臺

  2014年11月27日,全球首款P2P免費云平臺,即帝友P2P網貸云系統V1.0云旗艦版體驗版正式發布上線,免費平臺建設是基于產品安全性能的基礎上,它解決了以往系統開發難度大、開發周期長、人力成本及購買價格高等一系列問題,實現快速布署,快速上線的平臺搭建效果。免費的平臺建設,將以往動輒數十萬的系統開發費用直接免去,與此同時,帝友組建私有云,客戶通過免費使用帝友云服務器,享受免費BUG更新,極大的降低了平臺的運營成本,用戶只需要支付第三方服務費用即可成功上線,這預示著P2P網貸進入了以技術驅動行業規范發展的新里程。次日,中科柏誠也發布同類型的產品——小蜜蜂,他們均表示雖然“免費”本身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但是二者都在有意地布局增值服務體系和P2P借貸服務生態圈。

  網評:帝友公司和中科柏誠發布這兩款免費的P2P網貸系統,給一直被“金錢”包裹著的P2P網貸帶來了不少的沖擊,同時,給P2P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個非常好的示范和鋪墊。

  9、P2P步入洗牌季

  作為互聯網金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2P行業的2014年都處于洗牌季。截至11月,P2P網貸行業正在運營平臺數達1540家,累計成交金額2451億。一方面,P2P行業體量逐漸擴大、競爭也越發突出,問題平臺事件頻繁爆發,近兩個月平均每天都有1家問題平臺曝光。另一方面,自今年3月份以來,整個行業平均的利率每個月基本上都會大幅下降,截止到11月底已經只有16.3%,更是加劇了行業洗牌。

  無論是平臺規模,還是成交資金,P2P行業都較往年有了成倍甚至幾倍的增加,參與其中的投資人數也越來越多,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但該領域的問題層出不窮,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10、央行密集令直指監管互聯網金融

  2014年,互聯網金融不僅入選了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監管部門的“心頭愛”。年初,央行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等指令,后來提出“互聯網金融的5大監管原則”,“對互聯網金融差別化監管”等。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接管互聯網金融業務后,稱央行正在牽頭制定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還有,互聯網巨頭錢包大戰

  中國有過年大掃除的習俗,朋友說在清理自家“小倉庫”的時候,發現還屯著很多沒開封的11、雙12的戰利品。額~~ 沖動是魔鬼!互聯網已經滲透我們的生活了,吃個飯,沒帶卡,沒帶錢包沒有關系,有手機就行… 以前有句話說“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現在,有了與“錢”有關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后,該改成“有了寶,沒什么不可能”。

  互聯網巨頭之間的“錢包”大戰是2014年互聯網金融與基金行業交叉最多的事件,“錢包”成為互聯網公司搶奪用戶入口的必爭之地。微信錢包、百度[微博]錢包、支付寶[微博]錢包、京東小金庫等產品陸續問世,興業、平安等傳統銀行以及互聯網理財平臺也都推出了各自的“錢包”。基金業趁機發力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成為“錢包”們的標準配置。

  點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根基,互聯網公司不惜以補貼式營銷獲取客戶,只為爭得互聯網金融的入口的一席之地。

  總結: 2014是互聯網金融元年中的元年。